数钉科技张玥:当融合力成为新质生产力

随着全球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开始基于这一技术探索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在这场技术革新的浪潮中,数钉科技创始人张玥以其独到的眼光和深厚的技术背景,引领着团队在大模型技术与智能制造数字化的融合领域不断前行。日前,大模型技术领域知识分享主理人“超模实验室”和张玥进行了一次创业者对话,揭示了数钉科技团队在这场浪潮中的航行方向。

专访.jpg

对话张玥 了解数钉科技

超模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 张总,您好!感谢您参与这次对话。当前大模型技术在全球发展迅猛,您如何看待这一趋势?

张玥: 确实,大模型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我认为,这一技术将为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大模型技术探索新产品和商业模式,将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方向。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

 

实验室: 您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在新技术与场景融合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经验和心得?

 

张玥: 在我看来,融合是创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只有不断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才能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实现真正的创新。无论是两化、三化还是四化,重点都在于如何将各个场景和技术完美融合。这需要我们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同时也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并抓住新的机遇。

 

实验室: 您目前带领团队将大模型技术与智能制造数字化融合,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进展和成果?

 

张玥: 我们从去年以来开始尝试将大模型融入到智能制造数字化,在这个过程中团队的信心曲线是一个U型。一开始真的畅想大模型“什么都可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试错后,又觉得“很不可以”,不过我们不断调整融合方向,同时大模型技术本身也在保持一个飞速跨越发展的过程,所以目前我们的信心曲线正在上扬,在有可为的领域里面不断深造。例如,我们开发了智能生产管理系统,这其中的计算模型是因场景而异的,传统数字化技术可以支撑,但是过程缓慢,复用程度也低,大模型的计算潜力可以逐步解决这一问题,让我们的系统更加灵活,让系统开发的过程更加快速。

卡片(1).png

由数钉科技打造的大模型场景应用产品“定音技能充电平台”

 

实验室: 听起来很值得期待,那您了解行业里面其他的融合案例吗?

 

张玥: 我们还没有深度的去试用其他场景,但是在行业和学术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都在进行融合尝试,比如让大模型在专项训练后,通过推测能力,运用到故障预测当中,一旦成为通用性案例,便可以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验室: 您在2022年末“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做过一次分享,提到汽车工业制造在运用数字化技术方面的一些经验,请问时隔1年,您认为这些观点有被颠覆吗?

 

张玥: 这是个会让我回忆和思考的好问题,在那次发言中,我主要阐述了AI技术在汽车工业制造,供应链环节的应用场景,也提出了这些应用场景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根据场景本身,结合AI技术的分支选型、融合而进行的。在今天大模型也是AI技术的一种分支,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是并非比其他分支技术多出“神力”,所以更合适的场景选型、融合依然十分关键。

新能源(1).jpg

张玥在WNEVC2022 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及绿色供应链技术研讨会上做分享

 

实验室: 谈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您认为有哪些难点?例如,在设计环节,利用大模型技术可以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设计方案吗?大模型技术又能如何结合?在生产环节,利用大模型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吗?

 

张玥: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难点主要在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以及数字化人才短缺等问题。在销售和服务环节,利用大模型技术可以实现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快速响应。而大模型技术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武器之一。总之,大模型技术将为行业带来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实验室: 最后,请问您对于融合能力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张玥: 在我看来,融合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能力。它要求我们能够将不同领域、不同技术、不同场景进行有机融合,创造出全新的价值和体验。虽然融合能力听起来很抽象,但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具备多看、多听、多想、多试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实现真正的创新并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上一篇 2024年 1月 19日 下午2:37
下一篇 2024年 1月 19日 下午3: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