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发布仰望品牌的那天,我正在参加一场试驾。试驾结束后回到酒店,看到一群媒体老师在路边等着试驾。他们低着头看着手机,手机里传出来的是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的声音。
抬头的热度可想而知。
“仰视”的出现就像一块巨石落入水中,激起千层浪,引爆整个汽车行业。提到很多第三方信息平台的热搜就通俗了。即使是今天——发布会后两天,我的微信群里依然有关于抬头的讨论。的确,汽车行业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清爽的发布会了。
说实话,以前虽然行业内出现了很多新技术,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但更多的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的更极致,比如空间更大,加速更快,风阻系数更小……………………………………………………………………………………………….当然,能让汽车性能更极致的技术也是我们需要的,但我们更需要的是能推动行业变革的新技术。
仰视的出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电气领域,智能技术高地正被中国品牌所主导。
颠覆行业认知的技术
首先让大家意识到,他们所仰望的,是几个小视频。
比如在雪道上高速行驶时,车辆左右车轮突然碰到路面,附着力不同。按照一般车辆来说,等候车内的方向盘此刻应该是在“抢肽”。如果没有司机扶稳,车辆肯定会跑偏,但抬头看U8,还是能顺利快速通过;
比如面对阿拉善V沟,已经让很多重型改装的越野车垮塌,沙漠公路附着力相对较低。另外,这个斜坡的坡度也达到了32°。多重困难之下,很多英雄望而却步,但还是希望U8能够起步,登顶。
比如开车入深水时抬头看U8,它不仅没沉,还掉头了,像水陆两栖车一样在水面上行走,涉水无限深;
比如在高附着路面上仰望U8,通过控制四个车轮的驱动力,可以实现掉头。
比如高速抬头看U8,方向盘突然爆胎失去支撑力,但是没有跑偏,高速还能稳定行驶。
让U8有如此强劲表现的是其核心技术——“易平方”。
这个平台的亮点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车辆上的每个车轮都是由独立电机控制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同一个车轴的左右车轮输出不同的扭矩,甚至可以直接反方向旋转。上述原地掉头是通过向相反方向转动左右车轮来实现的。
驾驶形式自由度如此之高的技术平台,再加上高感知的智能控制系统,仰望U8就能实现很多可能,从而打破过去控制车身姿态的逻辑,让智能汽车的安全性能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让失控成为历史。
失控是汽车事故报道中的高频词。统计显示,50%以上的交通事故都是由失控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我也亲眼见过大货车因为爆胎撞上隔壁车道的车,造成人员伤亡。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车型都受到时代和技术发展的限制,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感知速度、精度、执行速度和力度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止这种失控事故的发生。
就像前轴左右轮通过附着力不同的路面时,大部分车型都会抢方向盘。这种现象在雨季的高速公路上经常发生——遇到积水,方向盘会不经意地打向一个方向。这无疑是危险的,毫无准备的,所以没有经验的司机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发生事故。
在“易四方”之前,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因为车速比较快,事发突然,ESP来不及切断电源,防止失控。“易方”技术可以通过感知更强的电驱动系统,以毫秒级速度自主调节车辆四轮端的动态,从而更好地控制车身姿态。
不仅有很强的车身操控能力,而且“易方”的驱动电机也有很强的动力表现。
其驱动电机最高转速可达20500rpm,单台电机峰值功率在220-240 kW之间,扭矩达到320-420nm。这意味着四个电机加起来,整车马力可以超过1100,“零百加速”达到3秒的水平。要知道,仰望U8还是一款硬派越野车。
此外,凭借四电机驱动技术的独立正负扭矩输出能力,“易方”平台可以在转向器和制动器不工作的情况下,实现小于40m的“100km/h-0”制动距离和小于6 m的最小转弯半径,使大车机动灵活。
极致的技术需要高端品牌来承载。
其实抬头的样子也受到了质疑。
有人认为中国品牌没有实力打造百万级车型,更不用说百万级品牌了。这种质疑的声音也是对的。毕竟五六年前,中国市场上还有“怎么会有人花20万买中国品牌的车”的声音。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中国品牌真的还没能造出百万级的车,因为不是简单的堆砌堆砌配置就能做到的,必须要有能打动用户的核心技术。在加油车上,这一核心技术仍然被国外品牌掌控。
但是在电气化时代,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品牌已经在电驱动技术上占据了主动。如你所见,是中国的汽车公司近年来频繁展示新技术。刀片电池,E平台3.0,宽温度范围热泵系统…比亚迪的销售不断受到这些新技术的推动。
相比之下,奥迪的4S店只能拉出横幅告诉大家“奥迪也有电动车”;宝马和奔驰的电动车终端价格屡屡盈利。即使是在电动化领域领先的特斯拉,这几年也只是在吃过去的技术红利,品牌定位和售价都在不断走低。
也就是说,中国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核心技术领先于国外品牌。比亚迪此次发布的“易方”电驱平台也直接验证了这一点。可惜中国品牌缺乏展现这种高端技术的高端品牌。
技术是有“含金量”的!就像10到20万的车不太可能配备3.0T V6发动机一样,极致的电驱技术也需要高端车型甚至高端品牌来承载。所以抬头的出现并不是比亚迪的不自量力,而是时代的呼唤。
市场总是关注机会的。中国品牌如果不及时站出来,树立起这种技术自信,就很难有拔尖的机会,“短平快”的标签永远贴在中国品牌身上。当然,比亚迪现在不仅有实力,也有信心打造这个百万级别的高端品牌。
权威数据显示,比亚迪单车均价已超过16.6万元,不仅超过了“南北大众”,也超过了丰田等以价格坚挺著称的合资车企。其中起拍价20万+的汉唐月销量稳定在2-3万,成交均价超过26万。
从销量和高度来看,比亚迪正在创造中国品牌的奇迹。
所以,仰望这个时候,等待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