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斯柯达将退出中国”的传言很多。2022年12月12日,斯柯达CEO克劳斯·塞尔默(Klaus Sellm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目前在华竞争过于激烈,斯柯达将与中国合资公司的合作伙伴一起考虑未来的规划。在他的计划中,斯柯达未来只能在中国销售汽车,但不会生产汽车。生产可以在越南或印度进行。“如果我们想集中精力,我们必须检查所有的情况,然后做出决定”。
对于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斯柯达中国也表示,目前,公司尚未就调整战略的必要性做出任何决定。作为斯柯达在华合作品牌,上汽大众表示,之前关于斯柯达退出中国的报道对斯柯达有一些“误读”。
虽然斯柯达中国出面否认了退出中国的传闻,但斯柯达目前的处境并不乐观。多年来销量超过30万辆,前11个月才4万辆。斯柯达怎么了?
事实上,在销量接连下滑后,斯柯达品牌在中国消费者中并没有很强的存在感,品牌知名度一度不如三线国产品牌。但斯柯达销量下滑与其定价模式、技术过时、在电动化转型浪潮中步伐不够有关。
可惜的是,由于国产品牌和新势力的大势,斯柯达和马自达一样,已经混不下去了。马自达只是试图通过精简结构和节省资金来实现收支平衡。
品牌销量下滑且不可逆转。
斯柯达,原名Laurin & Klement,是一家于1895年在捷克成立的汽车制造商,总部位于捷克姆拉达-博莱斯拉夫。一开始是从事自行车摩托车维修的。后来被德国奥迪股份公司收购为旗下品牌,也是世界四大老牌汽车制造商之一。
2005年4月,斯柯达汽车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开始斯柯达轿车的国产。2006年9月,斯柯达品牌上市,中文名“斯柯达汽车”,成为上汽大众第二品牌。
2007年6月,SAIC斯柯达首款战略车型奥克塔维亚明锐发布上市。当时在大众和集团的资源倾斜下,明锐在中国市场上市后整整一年就突破了6万辆,接近单一车型的斯柯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1%以上。明锐的产品力还是不错的。当年是PQ35平台,TFSI涡轮增压汽油直喷发动机,Tipyronic 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一度能够与中国市场最畅销的紧凑型车相抗衡。当时对“廉价大众”没有什么印象。
2008年和2009年,斯柯达以每年一款新车的速度将新产品引入中国市场,这似乎是正确的。2008年12月,SAIC斯柯达的第二款车型法比亚景瑞上市。2009年8月,SAIC斯柯达的第二款车型Superb上市。从市场的反馈来看,明锐依然拥有最高的消费者认可度。就是靠着明锐的热销。
所有的自行车支撑了斯柯达品牌的生存。三年时间,单车交付量达到18万辆,同比增速50%。中国也成为斯柯达品牌的重要市场。明锐和明锐也都败了。斯柯达品牌和明锐捆绑紧密。对于斯柯达品牌来说,明锐是经不起折腾和失败的。
进入2010年以来,斯柯达加速了产品布局,从三款车型快速增长到六款车型,为柯达带来了显著的销量增长。2012年,随着新锐Rapid的推出,首款SUV Yeti Yeti和旅行车推出Rapid Spaceback,开始推行“大众集团多生孩子,拼爹”的战略,这也恰逢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几年。2013年,斯柯达实现了23万辆的销量,达到了100万辆的销售里程碑,也是在中国发展最快的欧洲品牌。
2016年,斯柯达在华年销量突破30万辆,达到33万辆。在公司内部,斯柯达从上汽大众事业部升级为独立运营品牌,车尾logo变为“SAIC斯柯达”。
截至2016年,斯柯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1.8%。可以说,2005年到2016年这十年,是斯柯达在中国市场最好的时光。
时隔两年,斯柯达遵循大众SUV战略似乎是真的,中国市场也开始推广SUV车型。斯柯达推出了中型SUV Kodiak、紧凑型SUV Kolok、小型SUV Komuk、轿跑SUV Kodiak GT等车型。得益于中国消费者对SUV的热情,斯柯达自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销量超过30万辆。2017年在华累计销量为33.3万辆,同比增长0.8%,2018年达到峰值34.5万辆。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
也正是这几年销量的增长,利润带来了巨大的效应,也被用户贴上了“廉价公”的标签。斯柯达总是要和大众区分开来,同时享受大众带来的利润和销量,最后平平躺着。
一旦躺平,品牌口碑和产品质量开始下滑。以我们眼睛的速度,2019年斯柯达品牌从增量市场演变为存量市场,全年累计销量27.7万辆,下滑17.3%,与斯柯达制定的50万辆的销量目标遥不可及。也是在这一年,一汽-大众旗下的捷达车型成为独立品牌,斯柯达彻底失去了价格优势,把斯柯达压得半死。
2020年,在斯柯达品牌诞生125周年和进入中国市场15周年之际,也实现了中国市场300万辆的销量。经历了2019年的下滑,2020年的斯柯达也不例外,开始了“价格战”。比如2020年4月,SAIC斯柯达开展线上发布会,旗下在售车型全部正式降价,降幅高达2.45万元,涵盖信用。高举“以价换量”的效果并不显著。
数据显示,斯柯达2020年销量为15.1万辆,同比下降45.5%。可见,斯柯达的问题不能只归咎于售价。据相关业内人士透露,斯柯达由于定位模糊,并没有真正被市场和国内消费者接受,根基基本不稳。再加上大众内部品牌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所以斯柯达的销量在经历了短暂的增长后,一直没有出现“亮点时刻”。
短短一年,2021年只有5万。2022年4月27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2021-2022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21年,4S销售服务网络约1400家,合资品牌占比高达57%,主要为北京现代、别克、东风标致、广汽菲克、斯柯达等近年来,
2022年前11个月,SAIC斯柯达累计销量为40,439辆,同比下降61.89%。为什么斯柯达走到了今天这一步?事实上,以德日为主的合资品牌已经没落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创新高,达到49.2%,而德国和有所下降,德系19.7%,日系18.2%,美系1.7%,韩系仅1.7%。
此前,广汽两大股东长安铃木、讴歌、菲克已经宣布终止国产,退出中国市场;陆风和北京宝沃也相继宣布破产,长安马自达和广汽三菱日子也不好过~
面对困难什么也不做。
你会发现,自从斯柯达进入股市,它就开始不碍事了。据《懂车之道》分析,斯柯达进入库存时代,品牌众多,国产品牌更多。首次购买新车的消费者比例大幅下降,购买和置换新车的用户增加。这个时候,人们更愿意购买更高阶的汽车产品,比如新能源、豪华品牌,这对于斯柯达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即使是大众品牌也不得不靠打折、优惠。
二是大众集团内部资源分配不均,多生孩子容易打架。2019年,当斯柯达出现销量困境时,大众推出了捷达品牌。相对于斯柯达的洋养子,捷达被视为纠正洪妙的“亲儿子”,大众车型逐渐成为价格更低或档次更低的车型。那么,消费者有什么理由说服自己选择廉价的大众“斯柯达”呢?斯柯达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斯柯达在集团内部一直不被重视。毕竟斯柯达是大众收购的品牌。从定位、平台、动力、价格等都可以看出来。在发展方向和节奏上,斯柯达没有看到领先,所以走电动化转型。2022年8月才发布了全新的品牌logo,纯电动车型要到2026年才会推出。2022年的今天,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国产品牌都在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但是
反观大众品牌的ID家族,不考虑R&D和生产成本,目前来看,ID家族的成绩并不亮眼。大众MEB纯电动平台已于2018年发布。奥迪的e-tron车型,保时捷除了taycan还有很多纯电动车型。在大众集团内部,斯柯达只捡剩菜,很尴尬。多好的资源都浪费了。一旦大众品牌陷入危机,斯柯达的命运就很难说了。
边肖有话要说:
都说大众品牌研究中国市场,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奉行多品牌战略,捷达,斯柯达低端品牌,南北大众,南北奥迪,保时捷等等。其中斯柯达是销量基数最小的品牌。从技术上来说,斯柯达只能供大众使用,或者说新技术要在大众使用多年后才能使用,改造会比大众慢。当大众在纯电动化时代苦苦寻找出路的时候,斯柯达不知道方向和未来。
斯柯达可能前面的路已经很少了,要么把自己卖给国内新生力量,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急需造车资质,要么长期得不到资金和技术上的援助,变成了和退出中国的广汽菲克、广汽讴歌、长安铃木一样。
斯柯达可能注定要失败,但它对中国市场的消极态度使它的生存机会更加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