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文明互鉴 体现文化自信

中国网讯(记者 张平平)“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推进不同文明互鉴融合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前所未有的。”太和智库首席文化学者、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前驻会副主任顾伯平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既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贸发展、基础设施共建上的合作,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难得契机。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暨太和文明论坛人文交流分论坛七月初在泉州举办。参加论坛的多位中国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接受了中国网专访,畅谈“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自信、推进不同文明互鉴融合等话题。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顾伯平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帮助我们打破了文化间的“刻板印象”,使得世界各国有机会了解到真实的他国文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已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通过经济贸易、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多个国家直接建立了联系。国家间的经贸联系,企业间的友好往来,人民之间的互助交流,促进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ONG Tee Keat)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涉及基础建设的互联互通,还涵盖中外文明的包容互鉴。在推进中外文明互鉴的进程中,“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这充分彰显出中方在战略布局层面的包容特质。
中国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也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他表示,截至2016年底,文化部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涉及艺术交流、跨境旅游、翻译出版、留学访问等方面。之后,中国还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主张全球不同文明加强对话,互相借鉴、学习,求同存异,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丁一凡认为中国提出的这些全球倡议,得到了全球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在“一带一路”国家实现了具体落实,为中国在全球打造新的话语权奠定了基础。
从“一带一路”到“全球文明倡议” 中国展示大国担当与文化自信
“我认为文化自信与国际话语权是一体两面的。文化自信使我们更有底气在国际上发声,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也会使我们拥有更多文化自信。”顾伯平建议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用守正创新对“中国智慧”进行再创造,使得年轻人愿意接受中国现代文化,我们的文化自信才能提高。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展现的文化自信有目共睹。从十年前‘一带一路’倡议的诞生,到2021年的‘全球发展倡议’、 2022年的‘全球安全倡议’以及2023年‘全球文明倡议’的相继面世,中国始终锲而不舍为全球治理奉献公共产品,更为当前人类的共同挑战提供中国方案,既体现出大国担当本色,也展现了本身的文化自信。”翁诗杰感叹道。他表示,新的“发展观”“安全观”和“文明观”是中国基于本身文化和国情,自主建立的价值思想体系,彰显出国际思维必须与时俱进、不容独家垄断。
他观察到,尽管近年来西方在民主和人权等议题占有话语权优势,但中国不仅摆脱了被动辩解的处境,还主动出击,直挑世界霸主美国的人权纪录。同时,中国通过主办国际论坛,为民主、人权乃至现代化等价值观进行了多元性的诠释,破除长久以来西方民主观、人权观和现代化观所带来的迷思。在他看来,这种敢于直面西方所谓“普世价值观”的勇气,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翁诗杰特别指出,中国的“全球文明倡议”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另一个“文明观”的选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并立范式,率先在西方垄断的话语权打开了缺口,也在某种程度上,启发、唤醒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自信。
促进文明互鉴 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
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的价值理念,也有不同的价值排序。如何才能在不同文明之间形成有效的对话,几位专家也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顾伯平认为,首先应承认不同文明之间由于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相关经历等因素而产生差异,但文明差异并不意味着文明之间没有共通性。他对记者表示,“世界文明所拥有的共同价值正是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契机和切入点。由此入手,积极引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丁一凡举例道,“有些国家认为自己在工业革命中处于优势,就想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其他文明,并把自己的价值观打造成普世的,把别的文明的价值观看作低他们一等。凭着这种思维与别人对话,就是‘鸡同鸭讲’,无法真正沟通,无法理解别人的逻辑,也就无法达成共识。我们需要尊重对话伙伴,理解对方的逻辑,尊重对方的价值观,才能最终达到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与借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翁诗杰认为,不同文明之间要形成有效的对话,不陷入“各说各话、预设立场、互不相容”的窘境,首先必须具有互相尊重的包容胸怀,否则反而会引发针锋相对、撕裂关系的严重后果。“因此最为可取之道是凸显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同点和相近的价值理念并辅以具体实例解说。这种对话要见效,不可能一蹴而就”,翁诗杰对记者说。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上一篇 2023年 7月 19日 下午9:04
下一篇 2023年 7月 19日 下午9:06

相关推荐

  • 全国红动乡村科技高峰论坛暨 院线电影与焦电智能科技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

    焦电科技,点亮未来。5月14日,由河南焦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米高扬(河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河南豫宛商会、河南九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南沃尔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仲景酒业集团…

    2023年 5月 17日 文化
  • 为什么说汉字是中国人的文化底气?

    汉字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它是古老文字中唯一未曾间断、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蕴藏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基因,形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质结构,成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深厚底气。 汉字…

    2023年 6月 16日
  • 库尔勒市首个中华文化园开园

    近日,中华文化园开园仪式在新疆库尔勒市和什力克乡启动。 库尔勒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黑妮木古丽·艾买提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中华文化园揭牌仪式现…

    2023年 8月 25日
  • 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

    作者:杨 耕(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

    2023年 6月 28日
  • 大美非遗体验工坊 助推非遗传播 焕活传统文化

    大美非遗体验工坊助推非遗传播 焕活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积淀,是国家和民族珍贵的历史记忆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的历史演变和文明演化中,非遗更与广大人民群…

    2023年 10月 13日 文化
  • 神悟翁:揭示天命融合国学经典 助力改变命运

    周子的“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如同两道明灯,照亮中华文化的深邃智慧。…

    2024年 2月 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