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消费升级趋势,扩大内需

把握消费升级趋势,扩大内需
从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出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明确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当前,《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和《扩大内需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不断扩大和满足国内需求,释放新消费巨大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紧密结合,加快国内市场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消费已经成为新时期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源。

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巨大的内需潜力是长期积累和培育的结果,从量变到质变。从消费需求来看,中国有规模广泛、需求多样的国内消费市场,有形成超大规模消费市场的人口基数。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创新共同推动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增长和繁荣,消费作为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1)未来消费增长空间广阔。从发达经济体的发展历史来看,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呈“U”型趋势,进入工业化后期,消费率开始逐渐上升。近年来,我国消费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50%以上。参照发达经济体类似的人均GDP水平,预计2025年我国消费率将达到60%,最终消费规模约为90万亿元。预计未来五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60%。消费已经成为新时期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和潜在源泉。

(二)商品消费质量升级,消费韧性不断增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胜利。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普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突出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更多地选择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商品消费,加快了商品消费升级,为消费品市场持续快速增长注入了不竭动力。

(3)服务消费加速扩大,将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源泉。国际经验表明,迈向高收入阶段是消费结构升级、快速提升服务消费比重的关键时期。从我国情况看,2019年服务消费比重为45.9%,文化旅游、养老育儿、医疗教育、体育休闲等服务消费成为城乡居民消费新的热点和增长点。服务消费增速继续高于商品消费。预计在“十四五”末或“十五”初,居民服务消费比重有望上升至50%。服务消费成为支撑消费增长、加快构建新型服务体系的重要驱动力。

(4)网络消费全面加速,成为消费创新的风向标。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应用不断深化,推动我国网络消费日益普及,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加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社交电商、商品直播、社区团购等新模式快速发展,网络消费新创新更加活跃,消费场景日益丰富,创造了许多新的消费需求。预计2025年中国网上零售额将达到18.5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9.5%,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5个百分点。居民每增加1元的网上消费,可以带来0.36元的额外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显著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5)消费群体高度分化,新消费群体形成加速。从收入水平看,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占我国人口不到1/3,但他们的消费规模占全部消费的40%以上,成为引领我国消费升级、促进中高端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预计到2030年,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50%,对居民消费的贡献将超过70%。

“十四五”时期,有效扩大和更好满足消费,对构建发展新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突出强调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外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明确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实施方案》系统、全面、前瞻性地规划了促进消费的政策体系,围绕促进传统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倡导绿色消费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可见,有效扩大和更好满足消费,对于加快形成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积极鼓励消费创新是加快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

“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加快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让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推动新旧动能不断转换,更好发挥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加快新消费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多发展空间,促进创新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在更高层次上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不断扩大消费市场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强发展活力和韧性的迫切需要。

“十四五”期间,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将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贡献进一步降低,技术进步速度放缓;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正在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和创新驱动。特别是中国任何经济体都无法比拟的人口和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

不断扩大消费市场,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有助于畅通国内流通,减缓风险和对冲外部压力,消除企业的风险厌恶情绪,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发展韧性,扩大回旋余地,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实现更充分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

(三)有效顺畅的消费循环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的重要支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突破难点和阻滞点,畅通消费周期,有利于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质量制造业和生活服务业,抢占产业链高价值环节,加快培育企业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新消费发展、产业升级和企业成长的协同。

(四)加快补齐消费短板,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选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中国正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加快补齐消费短板,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通过增加中高端商品供给,提高教育、住房、医疗等服务的质量和公平可及性,满足人民对更好的商品、更好的教育、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和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求,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提高消费水平是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成果、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

“十四五”期间,全球化深度调整将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大国竞争加剧,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市场需求特别是新的消费需求成为稀缺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直是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推动者,将是各国拓展商机的充满活力的市场。努力提高消费水平,有助于提升中国消费市场的全球吸引力,为各国企业进入全球增长最强劲、潜力最大的市场提供更多机会,让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发展成果。同时有利于展现中国的担当,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稳定。

《实施方案》为促进消费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首先,《实施方案》把“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升级”放在扩大内需各项措施的首位,突出了促进消费的先导性和重要性,强调扩大内需特别是有效需求增长要以消费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最终目标。

其次,政策措施系统全面。政策包括传统消费的创新升级、服务消费的升级、新型消费的培育、绿色消费的大力倡导。它涵盖了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领域和多个层次,统筹考虑传统消费和新消费的两个方面和两条路径,容纳消费者、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主体,统筹消费需求和消费供给,体现了坚持系统观的原则要求。

第三,政策方向体现了强烈的前瞻性思维。比如在商品消费上,提出要满足高端消费品的消费需求,并与国际重要的高端消费场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紧密结合,为释放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开辟新的空间。再如,提出了“互联网加社交服务”、“共享经济”、“新个体经济”等具有鲜明数字经济时代特征的新型消费业态支撑新模式,为通过数字化赋能进一步加快消费创新转型注入了强大信心。再比如,绿色低碳消费和节约集约消费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消费场景,以加速培育和形成双碳目标下的绿色生活方式。

最后,政策内容表明了明确的人民立场。当前,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强烈,但在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保障性租赁房等重点领域供给明显不足。,并提出了强有力的鼓励和支持措施。对提高家政服务消费、社区公共服务消费等供给质量不高、水平参差不齐的领域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一系列以民生福祉为导向的促进消费的政策,将加速全体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18日 下午6:44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19日 下午11: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