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下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ChatGPT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强劲,文化消费新场景层出不穷,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数字文化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中国乃至全球 ” 后国际金融危机 ” 时代经济复苏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下的文化产业发展背景和机遇

数字经济发展,源于科技的创新。从科技本身来说,大致是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到新IT(Intelligent Technology);从空间来说,大致是现实世界到融合世界再到数智世界;从典型产品与应用形态来说,就是大家都熟知的电脑(信息化)、互联网(网络化)、智能产品(智能化)。现在的手机就是对电脑的加强,区块链就是对互联网的强化,而元宇宙、ChatGPT就是新一代的智能产品。

数字经济是一种将数字信息、大数据信息视为关键性的生产要素,将现代通信技术做为主要生产、传播方式,将互联网以及依托其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平台视为主要承载主体的新经济形态,是现代化通信技术和数字化信息结合的产物。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数字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2018年,包括美国、英国、中国等在内的47个国家,数字经济总体经济体量超过30万亿美元,占当年各国GDP总和的40.3%。

 

2019年,全球数字经济的平均名义增长速度约为 5%,超过同时期全球GDP 的增长速度约3个百分点。不少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数字经济发展。2009年,英国发布《数字英国》;2010年,德国发布《数字德国》(2014年,意大利颁布《意大利数字战略日程表2014—2020》;2015 年,法国发布《数字法国计划》。

2016年,中国在G20 峰会上提出基于“数字经济” 的合作倡议,同年10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强调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2021年发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数字经济视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中被单独列为一章进行论述。

2018年,中国以4.73万亿美元的巨大数字经济体量,成为仅次于美国(12.34万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

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为35.8万亿元,占GDP的36.2%,增速为15%,远超其他国家。

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领先的一线城市数字经济平均规模达1.4 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2%,新一线城市的数字经济平均规模为3718亿元,占比达到46%。其中,上海数字经济规模体量最大,达20590亿元,北京数字经济规模体量仅次于上海,为19468亿元。

文化产业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2018年以前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速,到2019年增长率下降至7.3%,但依旧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已经从2014年的2.4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4万亿元,增幅接近一倍,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2.9%。

中国文化及相关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强调的未来发展方向。其基本原则包括把文化产业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把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结合、把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当前,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时期,尤其是数字化、科技化领域的不断发展,使文化产业以其特色化、专业化、生态化、创新性为激活社会发展活力、解决区域差异、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能。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1年10月18日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集体学习。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布局和统筹。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组建国家数据局,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数字经济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利好条件。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包含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将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并呈现L型增长趋势,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急需寻求新动力。而数字化是近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常态要有新动力,数字经济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并在政策方面给予了一系列支持。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如云演艺、云展览和沈浸式业态等。争取2025年,培育20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持续涌现各具特色、活力强劲的中小微企业,打造5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建设200个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数字文化产业项目。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顺应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将优质内容、基础设施和先进技术、人才等汇集到互联网主阵地,将重点集中在移动端,并引进5G、大数据、AI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

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日益显著。根据《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9)》,2018年,数字技术应用广泛的新闻信息服务类、内容创作生产类、文化传播渠道类文化产业的利润总额分别为2045亿元、1988亿元和518亿元,网络视听行业的市场规模达2016亿元,网络游戏业务收入1948亿元,数字出版业收入8330亿元。

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互联网在线经营数字经济发展方式成为维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复苏的重要手段。

数字经济下的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文化产业的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改造了传统文化产业的整个产业和产业链,反映了数字技术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乘数和叠加的影响。在传统文化产业中,传统的产品最重要的的功能输出单向的信息。在数字经济下 的文化产业,信息价值下降,体验价值上升。这是整个行业最重要的趋势。它将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智能化是数字经济下文化产业发生的最重要的改变。智能化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一种趋势。在数字经济文化产业中,智能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用户体验,有助于推动产业发展。

第二,交互感是指在数字经济文化产业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互动交流的感受和体验。人类获取信息的 83%来自视觉,人类认知记忆的 70%来自于交互。人与内容的跨屏交互,将取代传统的单向内容呈现,使交互感成为文化数字化场景的重要特征。ChatGPT 的问世,进一步强化了交互感的价值。

第三,沉浸式是文化产业融合方向。在信息获取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正在通过 5G+8K、XR、AI、元宇宙等技术,推动寻求构实体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无感切换、无缝衔接的沉浸式物联网融合体验。而将技术和体验的结合,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将用户带入虚拟世界,让用户如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沉浸在其中。是沉浸式的特点。将沉浸式体验应用于数字经济文化产业中,可以大大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和价值。

第四,精准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数据分析和精准管理,从而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和更好的经济效益。科技手段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也就是过去的观众,可以很方便的对文化产品,实施放大、驻留、回放等过去无法实现的手段来欣赏作品,形成新的消费习惯。2022年的足球世界杯和2023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电子裁判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扩展了精准性的应用场景。

数字经济下的文化产业行业优化最具潜力

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业的产业链不再只是传统的逻辑关系和价值交换,参与生产、消费等环节的群体角色也在不断变化中,各生产要素也在融合、创新的大趋势下开始发挥更大的价值,通过不同生产要素的共享、集聚、耦合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创造新的行业和新的商业模式。

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包括培育壮大线上演播、数字创意、数字艺术、数字娱乐、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强化科技在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行业的应用”。

同时发展规划提出“提升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加强文化和旅游装备行业研究”,表明数字化升级成为推动文化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近十年国家发布的相关支持政策来看,文化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线始终伴随着科技的革新与进步,业已成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抓手。伴随着新一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数据驱动、人机协同、共创分享为特征的数字文化装备制造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上一篇 2023年 5月 9日 下午9:43
下一篇 2023年 5月 9日 下午9:44

相关推荐

  • “杨胖子”便携式写生画板

    “杨胖子”便携式写生画板,是一款新型绘画写生板,采用环保材料制作而成,它尺寸50*35*2.5厘米重量500余克,具有轻巧、收纳画稿,方便携带等特点。经过几十道工序纯手工制作。它可…

    2023年 9月 5日
  • 从职员到作家:我在兰心书院找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我是房地产行业的一名普通文职员工,每天处理着繁杂的事务,拿着不高不低的工资。在这个夕阳产业中,我深感自己的工作有些可有可无。但我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小说家。在人人都是“斜杠…

    2023年 10月 10日
  • 恭喜万程老师新书《杜鲁姆》正式发行!!!

    恭喜万程老师新书《杜鲁姆》正式发行!!! 作品简介:那根孤零零地悬挂在密室天花板上的手指头,指示着人类的过去与未来,指引出一个光怪陆离的故事。警察、科学家、宗教领袖、医生、律师………

    2023年 5月 18日 文化
  • 把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好传承好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现场会。会议强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屋一桥、一石…

    2023年 11月 3日
  • “昆仑”之后再推“赤金”,探险者“家族化”是怎样的考量?

    将旗下主力产品横向衍生,“PLUS”代表空间加大、“PRO”代表配置更高,以及用冠军版、旅行版、青春版等名词代表各自不同的用途或人群定位,在汽车行业已经是见惯不惯的操作模式。虽然只…

    2023年 9月 11日 文化
  • 2023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通州场)启动

    9月30日,2023年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通州场)活动在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柳荫广场隆重举行。本次运河文化节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指导单位,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北京市通州区文化…

    2023年 10月 3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