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看展、文化演艺、国风国潮热成为旅游新风尚,“旅行+演艺”“旅行+看展”“旅行+刷博物馆”受到市场青睐。
天津也在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深耕、创新,让更多人爱上了这座有温度有内涵的城市。
历史文化禀赋和优势在文旅产业中绵延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在这个过程中,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以历史为根,以文化为魂,以城市为载体,才能不断擦亮天津的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推动天津历史文化融入文旅产业,通过再现历史场景和记忆、营造有内涵的公共文化空间,让市民在时尚消费中,找寻文化之根和文明之脉,润物无声地爱上这座美好的家园。”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罗海燕这样解读。
天津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在天津的中心城区,坐落着数百座上“百岁”的历史风貌建筑,形成了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独特景观。
今年“五一”假期,天津依托洋楼文旅资源,引入草坪咖啡、老爷车展、星空演艺等时尚元素,提升消费品质,聚客引流。“五一”期间和平区延续此前海棠花节的热度,推出“津遇和平星空·咖啡”系列活动,让市民游客在赏洋楼景的同时,还可以品咖啡、逛市集、看星空、听民谣、晒美拍,全方位沉浸式地感受五大道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文化魅力。



在这个“五一”假期,人们能够看到和亲身体验到,天津正在城市文化场景打造、复合型公共文化服务和发展多元文化业态上不断延伸和探索。而在此前几年中,这座城市也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着多种尝试,创新展示特色本土文化,以满足数字时代,人们对文化消费的多元需求。

在天津的名人故居看夜场灯光秀,沉浸式历史表演、曲艺、歌舞表演,换装拍照、与NPC(非玩家角色)互动飙戏……等一系列沉浸式体验项目,“科技+创意”让百年历史文物“活”起来,为名人故居赋予了博物馆与文化剧场双重功能,让游客收获更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


同样位于河北区的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推出的“叔同之夜”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毗邻曹禺故居纪念馆的曹禺剧院春日演出季等活动,“五一”期间也都通过年轻群体偏爱的文娱体验项目与文化展览有机融合,涵盖灯光秀、文艺演出、手工艺制作、即兴表演等多种可参与、可体验的表现形式,赢得大众的称赞与喜爱。
让天津的文旅有热度文化有厚度
“五一”期间,天津市文博场馆纷纷举办主题展览,延长开馆时间,敞开大门让更多的市民、游客走进文化和艺术中来。据悉,累计接待观众59.5万人次。
天津博物馆推出《天下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鲁迅的艺术世界——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天津美术馆举办《春游——李叔同歌词书法邀请展》;国家海洋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分别开展“博物馆奇妙夜”主题活动;曹禺剧院展出《天津:一座对近现代中国戏剧有影响的城市》主题展览……观众在观展中体验人文情怀,增长科学知识,为心灵大脑充电。

配合馆内正在展出的“声动千年——中国古代音乐文物特展”,天津博物馆专门邀请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来津,连续三天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赏音乐文物 听古韵回响”大型现场音乐展演。演出场场爆满,好评如潮。音乐展演深度复原古乐器演奏盛况,用悠远曼妙的古老乐曲将近千名观众带入历史长河,跨越千年与这些音乐瑰宝回眸相望。

天津大剧院“上演”了舞台剧《两京十五日》、“津·彩纷呈”中国乐器专场音乐会;天津京剧院推出的庆“五一”系列演出名家荟萃、好戏连台;天津评剧院昨日在红旗剧院演出白派名剧《玉堂春》;天津市曲艺团演出“津风鼓韵──曲艺名家专场”;天津音乐厅举办了“不期而遇”古典吉他午后之旅音乐会……据统计,“五一”期间,天津市主要演出场馆组织演出共计324场。

